施工工藝
1、基礎處理
新水泥混凝土基礎
1.1磨縫
把溫度縫兩邊的基面各寬40-50mm磨成斜口深3mm,使溫度縫表面成“V”型,(各40-50寬是提高填縫膠與基面的粘接面積,增加其粘接力,3mm深是保證填縫膠厚度而不占用彈性層的位置,保證整體的緩沖性好,使基礎的熱脹冷縮不影響硅PU表面)。
1.2酸洗
用清水濕潤基礎(防止稀鹽酸滲入基礎里面),以濃度為8%左的稀鹽酸均勻潑灑并洗刷基面,再用清水沖洗干凈(一般沖洗兩遍),洗完干燥后要求基面水泥原色,無白色粉化物及浮松物。在酸洗過程中要圈出積水位并做標識標記。
1,3填縫
用填縫泡棉輕擠滿溫度縫(填縫泡棉是可拉伸、可壓縮的,有效減少基礎熱脹冷縮變化影響表面外觀)露出部分填縫泡棉用手提磨機磨平,再用TB-002分兩道以上把“V”型槽填平(每道填的厚度不大于1.0mm,太厚會發泡,影響TB-002的拉伸性能)。TB-002半干(表干前)狀態下在表面貼上一塊寬50mm的無紡布覆蓋溫度縫,無紡布不能寬于“V”型槽或超出“V”型槽范圍。(無紡布超出“V”型槽范圍,與基礎直接粘結,會造成基礎熱脹冷縮應力直接作用于無紡布,令整個填縫系統失去緩沖作用)
1.4底涂
基礎足夠干燥后用專用底涂(TB-201)分一道滾涂于基面,原則以涂刷后基面轉變為濕潤顏色,不足處應補涂(底涂的作用為滲透進基礎的微細孔內,固化后起加固基面)。在基礎表面強度
待TB-201T涂刷完立刻滾涂一道稀釋的TB-002(加20%稀釋劑),(作用為封閉基礎表面的微細孔,防止微細孔里的空氣對TB-002刮涂時 產生小針孔;提高對基面的粘結,防止因為TB-201滾刷太厚,完全固化后表面太光滑而減低粘結強度。)
舊水泥混凝土基礎:
2.1基礎要求:
堅實、平整、無下沉板塊,斷裂縫不超10mm寬,若沒有切割合理溫度縫,必須按新水泥基礎要求切割溫度縫。若基礎有下沉或極不平整、斷裂縫過寬過多等現象,建議重新用瀝青混凝土(>40mm厚)或水泥混凝土(>50mm厚)鋪設找平基礎。
2.2基礎處理:
基本按新水泥混凝土基礎處理方法處理。若基礎有裂縫超過2mm寬的,應用切割機擴寬列6~8mm,按新水泥基礎要求磨縫、填縫;若寬度少于2mm的把縫表面磨成“V”字型,寬度40~50mm,深度3mm,直接用TB-002分多道填平即可。
2.3找平、修補
在酸洗過程中圈出的積水地方,積水涂度不超過5mm的用彈性層(TB-002)加面層專用砂按1:1(重量比),再加適量稀釋劑攪拌均勻并調節至適合施工稠度,用直尺或刮板涂刮找平積水處;若積水深度超過5mm的地方,應用TB-002薄涂一道于積水處,再用底涂(TB-201)加40~80目砂按1:6~8(重量比)拌和均勻,平整攤鋪于積水處并壓實,(薄涂TB-002作用為保證修補料與基面粘結牢固;若砂粒較細>80目,加入量要相應減少,每道修補厚度不超15mm)修補時注意修邊不要讓修補后的邊高出基面,若有高出需在固化后打磨平整后才能進行彈性層施工。
硅PU球場
3、瀝青基礎:
3.1基礎要求:
表面均勻堅實、無油污、無未攪拌開的瀝青塊,平整無裂紋,無爛邊堆擠,無麻面,接縫平順光滑,無阻水現像,壓實密實度不少于95%,在中型碾壓機壓過后,無顯著輪跡,無發軟起皮,無松散浮土、波浪等現象,平整度為3mm直尺誤差小于3mm,平整度合格率大于90%,有一定排水坡度,保證泄水。新瀝青基礎自然養護不少于28天,使瀝青中高沸點揮發物揮發完全,保證硅PU材料與基礎有良好的粘結。
3.2基礎處理:
3.2.1清洗:
用洗衣粉水液或洗潔精水液,清洗基面,再用清水沖洗干凈,清洗后的基礎應無臟污物及其它浮松雜物。清洗時要標好積水位的標識標記 。
3.2.2找平:
用專業底層TB-202A:32.5R水泥:50~100目沙=1:1.25:1.25(重量比)比例攪拌均勻(可加水調節施工稠度),用膠刮板分兩道以上刮涂于基面,要求必須把基面的空隙填平,密封,保證干固后沒有針孔,表面平整,不影響后面施工。若基面空隙較大,第一道刮涂時可按TB-202A:32.5R水泥:50~100目沙=1:2:2(重量比),攪拌均勻后刮涂;第二道按TB-202A:32.5R水泥:50~100目沙=1:1.25:1.25(重量比)涂刮。(基面粗糙、空隙較大,用量應適當增大).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